作为华南最大车企,广汽集团正经历上市 20 年来最艰难的时刻。2025 年上半年,这家曾年赚百亿的汽车巨头预计净亏损 18.2 亿至 26 亿元,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 21.2 亿至 32 亿元,创下历史首次半年度亏损纪录。董事长冯兴亚公开承认 “犯了错”,让这场危机更显沉重 —— 曾经依赖合资品牌躺赢的日子,早已一去不返。
“当年觉得增程和插混是过渡路线,现在追悔莫及。” 冯兴亚的反思道出了广汽的核心失误。在混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几年,广汽固执地押注纯电路线,旗下埃安全线聚焦纯电动车,错失了插混和增程车型的爆发期。而同期比亚迪靠插混成为全球销冠,理想凭增程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,如今混动车型已占据新能源市场半壁江山。直到今年,广汽才紧急调整策略,宣布 “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”,首款补救产品昊铂 HL 增程版将于下月上市。但此时混动市场早已是红海战场,比亚迪、理想等品牌牢牢占据用户心智,广汽想靠 “迟到的产品” 分一杯羹,难度可想而知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“当别人已经把市场教育成熟,后发者需要付出数倍努力才能打破僵局。”
另一个让广汽追悔的决策,是错失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时机。2019 年,广汽因觉得华为要价太高而放弃合作,而被其轻视的 “低端车企” 赛力斯抓住机会,与华为联手打造问界品牌。如今问界上半年净赚 30 亿,赛力斯市值甚至超过广汽。看着问界的成功,广汽不得不 “回头找华为”,双方合作的新品牌 “华望” 正在推进。但时过境迁,华为的智能汽车生态早已挤满合作伙伴 —— 问界、智界、享界等品牌瓜分资源,阿维塔、岚图等也在排队等待技术支持。广汽此时入局,能否获得华为的核心技术倾斜和资源加持,仍是未知数。冯兴亚虽专程赴深圳拜访任正非,但在华为 “有限精力” 下,华望品牌想复制问界的成功,概率已然降低。
支撑广汽多年的合资板块,如今成了 “拖油瓶”。广汽丰田、广汽本田仍以燃油车为主,电动化转型迟缓:丰田 bZ 系列电动车销量惨淡,本田极湃系列也未打开市场。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,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,曾贡献主要利润的合资品牌不仅盈利下滑,2024 年销量同比下滑 20%,今年上半年仍无起色。自主品牌同样难堪大任。埃安虽为广汽自主 “王牌”,但去年 30 万辆的销量与比亚迪 300 万辆差距悬殊,且产品集中在竞争激烈的 15-30 万元区间,毛利率偏低。传祺品牌则深陷销量泥潭,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。合资 “掉链子”、自主 “撑不起”,让广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。
面对首次亏损,广汽正靠 “吃后悔药” 自救:补混动短板、联华为拓高端、推新品抢市场。但技术路线调整需要时间,合作效果有待验证,新品能否突围存疑。在新能源转型加速的当下,留给广汽的容错空间已越来越小。这场 “亡羊补牢” 的战役能否成功,不仅决定着这家华南车企的命运,更折射出传统巨头转型的普遍困境。
我要配资-股票怎么开户-便捷股票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分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