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胶东一带,流传着一句颇具地方特色的谚语:“臭鱼烂虾莱阳老家,莱阳不要送到栖霞”。这句谚语反映出在过去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,莱阳和栖霞这两个内陆城镇远离海洋,鲜有机会品尝到新鲜的海产。即使是已经变质、甚至腐烂的海货,也总是能找到买家。
这句谚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,当时莱阳南部的丁字湾一带拥有两个港口,其中一个是当时胶东地区最大的金口港,另一个则是以小规模渔业为主的羊郡港。金口港主要作为贸易港口,接待大量的商船进出,而羊郡港则多是小型渔船,在这里靠近海岸的渔民们将捕获的海鲜卸货,再由附近的商贩将其运往内陆市场进行出售。
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,货物的运输依赖肩挑、牲口驮运、手推车以及马车等传统方式。小规模的鱼贩可以用肩担两个盛满海鲜的箩筐,走到莱阳南部的一些区和乡,以相对较近的距离,往返于市场之间。这样的方式虽然辛苦,但由于距离近、成本低,仍然能够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差价。
相对而言,较大的鱼贩则专注于将海鲜销往县城。在1960年代之前,莱阳作为胶东的核心城市,人口众多且经济活跃,对海鲜的需求非常大。因此,这些鱼贩们看中了这一商机,组织牲口或马车,积极赶赴莱阳城销售海味。
展开剩余56%从最近的羊郡港到莱阳城之间,距离约有100里。鱼贩们通常选择在下午装货出发,而到了城里时往往已是深夜。待天一亮,就开始分发这些海鲜到市场或各个小店。农历八九月份是海上捕捞的高峰期,那时气温相对炎热,万一没有适当的冷藏措施,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后,刚上岸的海货就已显得不那么新鲜。
在这段时间里,莱阳城内会有更多的鱼贩涌入,导致市场上本已变质的海货供大于求。这时候,这些剩余的海鲜主要有两个去处。首先是一部分被运往距离莱阳较近、却又不靠海的水沟头。水沟头是胶东地区著名的大集市,即便是臭鱼烂虾也能在这里找到买家,因此流传着“臭鱼烂虾水沟头老家”的说法。其次,另一部分海货则被贩往栖霞城,莱阳距离栖霞同样有近百里的距离,经过几个小时的运输后,这些海鲜变得更加不堪重负,越来越难以销售。“臭鱼烂虾莱阳老家,莱阳不要送到栖霞”,这在鱼贩之间逐渐成为一种顺口溜,并传遍了胶东地区的广大乡镇。
当然,在那个时代,蓬莱和福山也有少量新鲜海货运往栖霞,然而由于供给不足,遂出现了莱阳城内海货过剩的现象,导致这些变质的海鲜被送往更远的地方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,交通、冷藏和流通体系的迅速发展,使得这句谚语逐渐转变为对莱阳和栖霞人的调侃,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想要了解更多原创内容,请点击右上角关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我要配资-股票怎么开户-便捷股票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分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